两馆合并,南越王博物院成立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文化
原创2021-09-08 11:54

2021年9月8日上午,由原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原南越王宫博物馆合并组建的南越王博物院(西汉南越国史研究中心)在博物院王墓展区举行揭牌仪式。

WechatIMG88.jpeg

揭牌仪式

揭牌仪式上,南越王博物院首任院长李民涌表示,广州市的“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打造岭南文化与海丝文化等品牌,这将是南越王博物院的重要任务。博物院将在粤港澳大湾区尤其是人文湾区的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向国内一流遗址博物馆的目标迈进。

据介绍,南越王博物院的成立,对进一步推动广州市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提升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水平,扩大南越文王墓与南越国宫署遗址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为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及“海丝申遗”助力;其次通过两馆融合与互补,提升辨识度和认知度,有助于未来构建多元化、特色化、品质化的“南越王”博物馆品牌,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发展传承的视角下,传播岭南文化,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南越遗迹  文保范例

广州,古称“蕃禺”,是全国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至今已有2200余年的建城历史。南越国建于公元前203年,都城蕃禺,建立者为秦将赵佗,是岭南地区第一个完整的封建政权。赵佗推行“和辑百越”政策,使岭南地区快速从刀耕火种的氏族社会平稳进入农耕文明时代,同时当地的百越文化与汉、楚、秦乃至边疆异域文化相互融合,在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中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岭南文化分支,此外,南越国的海外交往也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1953年起,为配合城市建设,广州开始大规模考古发掘研究工作,其中秦汉考古是广州考古的重点工作,南越文王墓、南越国宫署遗址是广州秦汉考古的重要发现,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图片6.png

南越文王墓前室

南越文王墓是南越国第二代王赵眜之墓,是岭南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随葬器物最丰富的大型彩绘石室墓。墓中出土文物1000多件(套),反映了两千多年前南越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状况,见证了两千多前中国与海外的文化交流,体现了秦汉时期岭南地区兼容并包的地域特点,再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历程。南越文王墓是广州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国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越国宫署遗址是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的精华所在,其中南越国时期的大型石构水池在岭南地区尚属首见,曲流石渠遗迹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年代最早、保存较为完好的秦汉王家宫苑实例,二者分别被评为1995年、1997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遗址位于广州市老城区中心,是秦统一岭南以来历代郡、县、州、府官署所在地,是广州作为岭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证明,揭示了海上丝绸之路形成、发展和繁荣的过程,更是秦汉以来岭南地区融入多民族统一国家进程的重要历史见证。南越国宫署遗址于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十一五”至“十三五”期间被列入国家重要大遗址保护项目。

在同一城区内同时发现保存较为完好的王宫及御苑、王陵等系列汉代遗存,这在中国考古史上实属罕见。2006年、2012年,由南越国宫署遗址、南越文王墓等组成的“南越国史迹”和“海上丝绸之路·广州史迹”分别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6年,南越文王墓、南越国宫署遗址被国家文物局列入“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史迹”首批申遗遗产点之一。

在“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工作方针指导下,广州地区对特别重要的古遗址古墓葬实施原址原状保护并展示的模式,在南越文王墓、南越国宫署遗址原址上分别建立了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和南越王宫博物馆,二者也成为了广州田野考古发掘中保护和利用的范例。

以南越文王墓为核心建成的西汉南越王博物馆于1988年正式对外开放,由主体陈列楼、综合陈列楼和古墓保护区三部分组成,基本陈列包括南越王墓原址和“南越藏珍——西汉南越王墓出土文物陈列”,专题陈列有“杨永德伉俪捐赠藏枕”。博物馆的建筑风格既与墓室的历史文化内涵相协调,又充分显示现代岭南建筑的特征和气派,被评为“二十世纪世界建筑精品”。西汉南越王博物馆于2004年入选国家AAAA级景区,2008年跻身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的行列,三十多年来始终走在文博行业的前列,成为了遗址博物馆中的一面鲜明旗帜。

图片7.png

南越国宫苑曲流石渠遗迹

南越王宫博物馆以南越国宫署遗址为核心,基本陈列为“岭南两千年中心地”,下设四个常设展览:“南越王宫”“南汉王宫”“名城广州二千年”以及“饮水思源——广州古代水井文化”,它们与原址保护展示的考古遗迹相结合,充分展示了南越国宫署遗址的文化内涵,展现了广州2200多年的历史积淀。自2010年11月局部开放以来,南越王宫博物馆在遗址保护、展览合作、公共服务等领域开展了不少创新性的实践工作,南越王宫博物馆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日益提升,先后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和国家二级博物馆。

两馆如何融合?

南越王博物院为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下属正处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下设11个部门,分别是办公室、安全保卫部、人力资源部、文物保护部、藏品管理部、陈列部、研究部、公共服务部、宣教文创部、考古部和信息资料部,核定事业编制113名。成立后,南越王博物院的主要任务是“负责西汉南越国宫署遗址、南越王墓等遗址的考古发掘、文物保护、藏品管理及征集;负责有关场馆的陈列展示、社会教育、公共服务、旅游推广、文创开发等;负责西汉南越国史、南汉国史、岭南文化中心地、海上丝绸之路广州史迹、广州城建两千年发展史等相关学术研究”。

图片4.png

南越王博物院王墓展区

图片5.png

南越王博物院王宫展区

合并后的南越王博物院由王宫展区和王墓展区组成,合共占地面积近4.5万平方米,下辖三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状展示三大遗址,设有六大主题常设基本陈列和三个临时展厅,为公众提供多样化的参观体验。博物院文物藏品丰富,在已定级文物中,一级文物达245件/套。

图片8.png

南越王博物院院徽和院名

博物院标志主要由院徽透雕龙凤纹重环玉佩图案与“南越王博物院”六字组成。透雕龙凤纹重环玉佩出土于南越文王墓墓主赵眜丝缕玉衣的面罩上,为圆璧形,以圆圈分隔为内外两圈。内圈透雕一游龙,两爪及尾部伸向外圈;外圈透雕一凤鸟,立于龙爪之上,鸟冠及尾羽均为卷云纹,把外圈上下填满,构思奇巧、气韵灵动。龙凤沟通呼应,构图完美和谐,正体现两馆融合为一,共同谱写岭南文化之光。

图片9.png

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南越木简

院名“南越王博物院”字体,分别从南越木简与云梦秦简、里耶秦简中集出。其中前五字“南越王博物”取自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的南越木简,2004年11月至2005年1月,考古队从遗址内一口南越国渗水井中清理出百余枚木简,木简上的文字均为墨书字,字体俊美修长、疏朗清秀。最后的“院”字自南越木简与云梦秦简、里耶秦简中分别集出笔画进行重组,并美化字形结构而成。里耶与云梦均属楚地,南越文王墓中出土了多件含有楚文化元素的精品文物,展现了历史上岭南与楚地活跃的交流。越文化与楚文化等多种文化因素融汇一体,成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院名文字隐喻了南越国由秦至汉的发展历程,也蕴涵了岭南文化多元交融的特点。

转型智慧博物馆

WechatIMG83.jpeg

南越魔盒

在揭牌仪式中,南越王博物院与广汽研究院联手打造的“南越魔盒”惊艳亮相。它是以广汽集团重磅打造的Magic Box智能移动服务概念车为基础,依托广汽研究院在物联网、车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丰富的技术储备,与博物院所承载的丰厚历史文化资源相结合而共同开发的实体汽车形态的“移动智慧博物馆”。这在国内文博界与汽车界都开辟了先河,也是南越王博物院成立后在智慧博物馆方向迈出的第一步。

据悉,9月下旬,广州作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牵头城市,联合宁波、南京等一共27个城市举办的“四海通达——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段)文物联展”将在博物院王墓展区举办,这是博物院成立后的首要工作,目前博物院的展览、宣传、教育、文创都紧密围绕这项工作展开。

采写:南都记者许晓蕾 周佩文 实习生钟永红,通讯员:胡田甜 黄巧好

编辑:周佩文

9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