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越王博物院

广东省境内考古遗址类博物馆
收藏
0有用+1
0
南越王博物院,是以南越国重要考古遗存为依托的大型考古遗址类博物馆,为国家一级博物馆,隶属于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成立于2021年9月8日,分为王墓和王宫两个展区。王墓展区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解放北路867号,前身为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王宫展区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北京路374号,前身为南越王宫博物馆 [1] [4] [22]
南越王博物院总建筑面积达4万平方米,展示南越文王墓、南越宫苑、南汉王宫等考古遗址,设有“南越藏珍”“岭南两千年中心地”及“杨永德伉俪捐赠藏枕专题陈列”等常设展览,并不断举办各类临时特展。南越王博物院承载着岭南文化两千余年的历史底蕴,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见证,是公众读懂广州,感受人文湾区的文化窗口。 [4]截至2021年末,南越王博物院藏品有6605件/套,珍贵文物1518件/套,开展社教活动148次,举行陈列展览28次,年度观众总数537587人。 [22]
2004年,南越王博物馆被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公布为国家AAAA级景区。 [25] [40]2008年,南越王博物馆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25] [40]
中文名
南越王博物院
地理位置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解放北路867号(王墓展区)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北京路374号(王宫展区)
占地面积
3.7 公顷
类    别
大型遗址类博物院
投用时间
2021年4月27日 [12]
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日9:00—17:30(17:00停止售票及进场)。逢周一闭馆,遇国家法定假期正常开放。
门票价格
王宫展区:免费;王墓展区:全票10元,半票5元 [5]
藏品总数
6605件/套(截至2021年末)
展厅面积
9956㎡ [12]

历史沿革

播报
编辑

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

1983年6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基建部门正在越秀山西侧名为象岗的小山岗上发现墓葬,初步得出结论是一座西汉南越国时期的王侯级大墓。厚壳劝同年7月4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及广东省博物馆联合组成“广州象岗汉墓发掘队”。同年8月25日,开始发掘。同年10月6日上午,最后一批南越遗珍运出墓室,历时43天的发掘结束。为保护遗址,广州市人民政府决定兴建遗址博物馆。 [23]
1弃颂盼987年11月30日,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综合陈列楼第一期工程竣工。
1988年2月8日,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第一期工程综合陈列楼竣工并对外开放。
1993年2月8日,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第二期工程(主题陈列楼)竣工开放,并举行“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全面建成暨表彰杨永德伉俪捐赠文物仪式”。
19欢婆96年,博物馆进行了西回廊、停车场和综合楼三楼的装饰工程。
2010年,完成博物巴嘱馆正门整饰和基本陈列改造。 [4] [23]

南越王宫博物馆

1995年,南越王宫遗址被发现。
1995年、1997年,在遗址发现了西汉南越国王宫御花园的石构水池和曲流石渠遗迹。
2010年11月,南越王宫博物馆局部开放,基本陈列为“岭南两千年中心地”,与原址保护展示的考古遗迹相只市匙结合,充分展示了南越国宫署遗址的文化内涵。
2014年春节期间,开放了南越国曲流驼杠凶柜石渠遗迹保循页台护主楼。
2014年05月06日,南越王宫博物馆建成并全面对外开放。 [24-25]

两馆合并

2021年9月8日,南越王博物院(西汉南越国剃整史研究中心)在博物院王墓展区举行揭牌仪式。 [1]南越王博物院由王宫展区和王墓展区组成,原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改为王墓展区,原南越王宫博物馆改为王宫展区。 [25]
2021年12月23日广州市文物博物馆学会、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南越王博物院、广州博物馆联合在广州举行发布会,正式公布“广州考古百件文物精品与十大重要发现”评选结果。 [2]

建筑布局

播报
编辑

综述

南越王博物院是以南越国重要考古遗存为依托的大型遗址类博物院,共占地面积近4.5万平方米,下辖三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状展示三大遗址,分为王墓和王宫两个展区,设有六大主题常设基本陈列和三个临时展厅,为公众提供多样化的参观体验。 [1]

王墓展区

王墓展区位于广州市越秀区解放北路867号,前身是1988年开放的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王墓展区以南越文王墓为核心,由主体陈列楼、综合陈列楼和古墓保护区三部分组成,基本陈列包括南越王墓原址和“南越藏珍——西汉南越王墓出土文物陈列”,专题陈列有“杨永德伉俪捐赠藏枕”。 [14]
王墓展区平面图

王宫展区

王宫展区位于广州市越秀区北京路374号,前身为2014年开放的南越王宫博物馆。
王宫展区以南越国宫署遗址为核心,由南越宫苑馆、南汉宫殿馆、陈列楼以及古代水井馆四部分组成。基本陈列为“岭南两千年中心地”,下设四个常设展览:“南越王宫”“南汉王宫”“名城广州二千年”以及“饮水思源——广州古代水井文化”,它们与原址保护展示的考古遗迹相结合,展现了广州2200多年的历史积淀。 [13]
王宫展区平面图

陈列展览

播报
编辑

王墓展区

  • 概述
王墓展区以南越文王墓为核心,由主体陈列楼、综合陈列楼和古墓保护区三部分组成,基本陈列包括南越王墓原址、“秦汉南疆—南越国历史专题陈列”和“南越藏珍——西汉南越王墓出土文物陈列”,专题陈列有“杨永德伉俪捐赠藏枕”。
  • 秦汉南疆—南越国历史专题陈列
秦汉南疆—南越国历史专题陈列,是2021年建院后的第一个基本陈列,有“百越之地”“秦定岭南”“守疆营土”“万里同风”四个单元。秦汉南疆—南越国历史专题陈列是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重大考古发现之一南越文王赵眜墓的出土文物为核心,按器物的材质、类型、功用等予以展示,但对西汉南越国整体历史面貌的叙述相对不足。共有200余件(套)精品文物,其中一级文物13件。 [44]
  • 南越藏珍一西汉南越王墓出土文物陈列
1983年发现的南越国第二代国王赵眜之墓,是岭南地区所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唯一汉代彩绘石室墓,于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中出土文物1000多套、一万余件,其中“文帝行玺”金印、玉角杯、错金铭文虎节、印花铜板模、平板玻璃铜牌饰等文物具有重大历史、科学、艺术价值,集中反映了两千年前岭南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 [6]
南越藏珍一西汉南越王墓出土文物陈列
  • 杨永德伉俪捐赠藏枕专题陈列
瓷枕始烧于隋,流行于唐,繁荣于宋金元,之后逐渐衰落。其产地遍及大江南北,釉色纷呈,造型多样。蕴含丰富文化元素的瓷枕不仅反映出胎釉、烧制等工艺技法,而且体现了审美与实用的和谐统一。作为中国古代常见的日用器具,瓷枕以独特的艺术趣味与人文精神备受人们青睐。
1992年,香港知名鉴藏家和实业家杨永德伉俪将其珍藏的200余件瓷枕捐赠给我馆,其数量之多,品类之众,窑口之广,实属罕见。自此,我们以杨氏赠枕为契机,致力于枕类藏品的征集、收藏、研究以及枕文化的宣传推广。今以原《杨永德伉俪捐赠瓷枕专题陈列》为基础,结合历年的征集及研究成果,对馆藏瓷枕重新整合并展出,既是表彰杨氏伉俪保护祖国文物、热爱乡土的赤诚之心,也希望借此专题陈列,与众共赏祖国优秀的物质文化遗产。 [7]
杨永德伉俪捐赠藏枕专题陈列

王宫展区

  • 南越王宫
西汉高帝四年(前203年),秦将赵佗据有岭南建立南越国,定都番禺,从此,确立了广州两千多年来岭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
南越国宫署遗址是番禺城最核心的地区,在这里先后发现了宫殿、宫墙、宫苑等遗迹,出土了大量的砖、瓦、石等建筑材料以及木简、陶文等重要文物。
这些遗迹和文物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王宫选址的科学性,景观设计的独特性,真切地感受到一个尘封的南越王国。 [8]
南越王宫风光南越王宫风光南越王宫风光
南越王宫
  • 南汉王宫
南汉乾亨元年(917年),原唐清海军节度使刘岩(后改名龑)据有岭南称帝,建立南汉国,以广州为都城,升格为兴王府。
刘氏统治期间,政治措施得宜,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南汉还积极发展海上交通和对外贸易,使因唐末战乱一度衰落的海外贸易再度复兴。南汉对兴王府进行精心的规划和建设,在城内外大兴土木,建造许多宫殿和苑囿。随着南汉的灭亡,昔日王宫沦为废墟。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陆续发现的南汉国都城王宫遗址和帝王陵墓,引领我们回到一千年前的历史现场,感受南汉国的文化风物,领略南汉王宫的雄伟气概。 [9]
南汉王宫
  • 名城广州两千年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挥兵百越,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平定岭南,置桂林、南海、象三郡,其中南海郡治番禺(今广州),为广州信史记载的建城之始。秦末,中原战乱,原秦将赵佗于西汉高帝四年(前203年)据有岭南,建立南越国,以番禺为都城。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汉武帝攻灭南越国,在其地设九郡,番禺仍为南海郡治所。
岭南地区经过秦汉王朝,特别是南越国近百年的开发与经营,汉越民族融合,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番禺成为当时全国九大都会之一。 [10]
名城广州两千年
  • 饮水思源——广州古代水井文化
水井的发明,使人类摆脱自然条件的限制,从河湖两岸走向内陆,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凿井而饮是中国古代饮水文化的一大特色,与西方架渠引水有明显的区别,考古资料表明,中国年代最早的水井发现于浙江河姆渡遗址,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
南越国宫署遗址发掘范围内各朝代的水井逾500口,可以说是古代水井的天然博物馆。说明这里一直是人类聚居的理想之地。解读这一口口古井,可以从一个侧面追寻广州城市饮用水历史的踪迹。 [11]
饮水思源——广州古代水井文化

临时展览

倾城之恋——广东省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物展(王墓展区)
展览时间:2023年3月31日—6月
展览地点:南越王博物院(王墓展区)综合陈列楼三楼临展厅
倾城之恋——广东省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物展
展览简介:该展由南越王博物院、潮州市博物馆、肇庆市博物馆、佛山市博物馆、广东中国客家博物馆、雷州市博物馆、中山市博物馆、惠州市博物馆联合主办,由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纪念馆协办,旨在读懂广东,讲好广东故事,推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更好地融入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本次展览是首个由广东省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联合举办的文物展,展示其各自特色及相通内涵,开创了文物联展新模式。历史文化名城,是保存文物丰富并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纪念意义的城市。1982年,国务院公布了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概念被正式提出。迄今为止,我省共有8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广州(1982年第一批)、潮州(1986年第二批)、肇庆、佛山、梅州、雷州(1994年第三批)、中山(2011年)、惠州(2015年),在全国位列第四。 [15]
千年南粤 同心同圆 ——广州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展
展览时间:2023年2月10日起
展览地点:南越王博物院王宫展区南越宫苑馆二楼临展厅
千年南粤 同心同圆 ——广州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展
展览简介: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和省委、市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广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主办、南越王博物院承办的“千年南粤同心同圆——广州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展”,旨在讲述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以及广州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的工作实践,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 [16]
老城市新活力——广州城市传统中轴线历史文化展(王宫展区)
展览时间:2022年12月20日(长期)
展览地点: 南越王博物院王宫展区
展览简介:2022年12月20日,“老城市新活力——广州城市传统中轴线历史文化展”在南越王博物院王宫展区南越宫苑馆二楼室外展示休闲区拉开帷幕。本展览是南越王博物院打造特色鲜明的党员教育基地、提升党员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由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南越王博物院承办,广州市档案馆、广州北京路文化核心区管理委员会、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提供支持。
老城市新活力——广州城市传统中轴线历史文化展(王宫展区)
展览精选130余张照片和相关档案、地图、文字等资料,以“老城市新活力”为主题,带观众领略广州城市传统中轴线的历史文化与2200多年的建城历史,展示广州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传承岭南文化、赓续红色血脉等文化事业建设中取得的重大成果。第一部分讲述广州由古至今的建城历史、介绍城市传统中轴线的形成发展;第二部分通过城市传统中轴线周边的红色遗迹回顾广州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第三部分展示广州进行城市更新改造的“绣花”功夫、打造新型历史文化街区的成果,呈现古老羊城焕发的崭新面貌。 [17]
年华·花样——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文物纹饰专题展(王宫展区)
展览时间:2023年4月26日至7月16日
展览地点:南越王博物院(王宫展区)陈列楼北二楼临展厅 [19]
展览简介:2023年4月26日上午,由南越王博物院(西汉南越国史研究中心)主办的“年华·花样——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文物纹饰专题展”,在南越王博物院(王宫展区)陈列楼北二楼临展厅开幕。
年华·花样——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文物纹饰专题展
本次展览是南越国宫署遗址考古资料整理成果系列展览之一,首次集中展示了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器物代表性纹饰及其演变的历史脉络。展览设“印纹悠古”“花叶婆娑”“盛世雕饰”“百花齐放”“花花世界”五个部分,展出文物200多件(套),按照时间线索,展示不同时期岭南纹饰艺术特征及其反映的社会历史文化。 [18]
2023年7月3日,“从广州出发——‘南海1号’与海上丝绸之路”在南越王博物院王墓展区正式开幕。展览由广东省文物局、香港特别行政区发展局、澳门特别行政区文化局、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广州市海丝申遗办指导,南越王博物院(西汉南越国史研究中心)、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香港古物古迹办事处、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博物馆等多家单位联合主办。
从广州出发——‘南海1号’与海上丝绸之路
展览分为“南海1号”的困惑、“南海1号”的旅程、广州出发的密码三大部分,在最新考古发掘资料及文献研究基础上还原“南海1号”的航行轨迹,再现南宋时期海洋活动的繁荣景象。南越王博物院副院长李灶新告诉记者,此次展览自筹划至今历时一年多,汇集了国内12家文博单位的400余件/套文物,其中超过三分之二文物为首次展出。 [20]
“探索·实践——南越文王墓发现40周年特展”
“探索·实践——南越文王墓发现40周年特展”
2023年12月25日,南越王博物院特别策划和举办了“探索·实践——南越文王墓发现40周年特展”。主要展示了南越国遗迹发现、保护、利用的发展历程,展现了先进的保护理念与宝贵经验。该展览以“惊世发现”“万年永保”“推陈出新”和“薪火相传”四大主题,展示了出土文物、资料图片以及多种工具用品,全方位、多角度展现了南越文王墓发现以来走过的40年岁月。展览在南越王博物院王墓展区展出,将展至2024年2月25日。 [43]

馆藏文物

播报
编辑

综述

南越王博物院收藏大量南越国重要考古遗存,有文帝行玺”龙钮金印、透雕龙凤纹重环玉佩等重要文物。 [4]截至2021年末,连云港市博物馆藏品有6605件/套,珍贵文物1518件/套,开展社教活动148次,举行陈列展览28次,年度观众总数537587人。 [22]

重要藏品

人操蛇鎏金铜托座
人操蛇鎏金铜托座出土于南越文王墓,通高31.5厘米,横长15.8厘米,是屏风下面转角位的构件,青铜铸造,通体鎏金,共两件。托座中一个越人身穿短袖右衽上衣,下着露膝短裤,赤着双脚,口中衔着一条两头蛇,双手抓蛇,双腿夹蛇,四蛇相互缠绕,向左右延伸。 [36]
人操蛇鎏金铜托座
“文帝行玺”龙钮金印
“文帝行玺”龙钮金印出土于南越文王墓的胸部位置。印面边长3.1厘米,宽3厘米,通高1.8厘米,重148.5克,含金量是98%。印面阴刻“文帝行玺”四个字,应是南越文王的发布命令的官印。“文帝行玺”金印是中国目前考古发现的最大的一枚西汉金印,也是唯一的汉代龙钮帝玺,具有珍贵的历史和文物价值。 [30]
龙钮金印
“乐府工造”铜句鑃
勾鑃是古吴越族的乐器,在南越王墓东耳室的北墙下,出土了一套八件的铜勾鑃,重191公斤。在这些勾鑃的表面,都阴刻着两行平行的篆文“文帝九年乐府工造”,说明它们是在南越文帝赵眜在位第九年(即汉武帝元光六年,前129年)的时候由乐府制成的,同时也反映出南越国内也设有乐府这一音乐机构(因为汉朝的“文帝”是谥号,生前不用,这里只可能指南越文帝)。在这八字铭文的正下方,还分刻有“第一”到“第八”的序号,与其大小正好对应。铭文为“物勒工名”制度的体现,即实行责任问责,保证生产质量。这是岭南地区第一次发现青铜勾鑃。 [37]
“乐府工造”铜句鑃
“蕃禺”汉式铜鼎
南越王墓出土4件汉式铜鼎和3个越式铜鼎的器身有“蕃禺”或“蕃”的铭文。番禺就是今天的广州,它在秦朝时是南海郡的郡治,南越国时为都城。“蕃禺”铜鼎的出土说明广州建城至少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了,是广州城市建设史的重要物证。 [38]
“蕃禺”汉式铜鼎
错金铭文铜虎节
错金铭文铜虎节出土于南越文王墓。 节是古代的信物之一,用于军事、外交、关津、邮驿等方面。南越王墓出土的虎节上有错金铭文“王命命车驲”五字,为执行王命的凭证,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的错金铭文铜虎节。 [32]
错金铭文铜虎节
丝缕玉衣
丝缕玉衣出土于南越文王墓。 玉衣又称“玉匣”,是汉代帝王和高级贵族死时穿用的敛服。以玉衣作敛装的习俗在历史上曾经风行了三百余年。 汉人迷信玉,以为玉衣可使尸体不腐。目前中国考古出土的完整玉衣有十几套,南越王的丝缕玉衣是中国迄今所见的年代最早的一套形制完备的玉衣。玉衣长1.73米,共用了2291片玉,用丝线穿系和麻布粘贴编缀做成。分为:头套、上身衣、袖套、手套、裤筒和鞋六部分。 [31]
丝缕玉衣
“万岁”瓦当
“万岁”瓦当出土于南越国宫署遗址。 在南越国宫殿和御苑中,出土大量 “万岁”文字瓦当。据考证, “万岁”文字瓦当最早出现在西汉时期。在古代,瓦当只能应用在宫殿、官署、寺庙等级别较高的建筑之上,遗址出土大量 “万岁”瓦当,可算是赵佗称帝的实物证据。 [34]
“万岁”瓦当
蒜头纹银盒
蒜头纹银盒通高12.1、腹径14.8厘米,出土于南越王棺椁的“足箱”内。银盒盖和盒身有凸纹,使用“锤揲(yè)法”制作,即用模子压着捶打而成。出土时,银盒内还有药丸半盒。 [35]
蒜头纹银盒
船纹铜提筒
南越文王墓中出土大小不一的青铜提筒共9件,其中有这一件提桶四周有四组船纹。提筒通高50、口径46.5厘米,船体明显绘出甲板,船内分舱,满载战利品,其中的一舱内满是铜鼓,船旁还绘有海龟、海鱼和海鸟,并有“羽人”战士提敌首级或执宰俘虏等情形。 [33]
船纹铜提筒
玉盒
南越王博物院藏,盒盖与盒身有子母口相扣合,用来掀盖的玉环采用了掏雕工艺。 [45]
玉盒
铜承盘高足玉杯
南越王博物院藏 [45]
铜承盘高足玉杯
“十”字形龙凤纹镜
南越王博物院藏 [45]
“十”字形龙凤纹镜

文化活动

播报
编辑

学术科研

南越王博物院注重学术科研,设有考古部、文物保护部、信息资料部和研究部,负责西汉南越国宫署遗址、南越王墓等遗址的考古发掘、文物保护、藏品管理及征集;负责有关场馆的陈列展示、社会教育、公共服务、旅游推广、文创开发等;负责西汉南越国史、南汉国史、岭南文化中心地、海上丝绸之路广州史迹、广州城建两千年发展史等相关学术研究。 [27]
南越王博物院推出了南越文化书系——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研究丛书,已出版了:《龙卧南阳——南阳汉代文物展》《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大汉楚王与南越王》《南越王与中山王》《文化遗产南越王墓》《广州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精品图录》《赵佗和南越国》《陶屋》《南越物语》《西汉南越王博物馆藏枕》(上、下卷)《面向海洋》《探越奇遇记》《齐鲁汉风》共13种图书。 [39]

社教活动

每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及6月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后,南越王博物院会根据当年主题策划推出系列活动,让观众朋友们更多地参与进来,从实践中加强对文物、历史及博物馆的了解和兴趣。 [29]
南越王博物院运用“1+1+N”展区模式着力打造“无边界博物馆”,致力于践行“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进一步拓展博物馆社会服务功能,做到“让传统文化活起来”;以“咫尺为邻”为计划,让更多的展览走进社区、学校、商场,走进图书馆、科技馆及同行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诠释博物馆力量,彰显流动展的魅力。 [28]
2019年10月1日,于广州蓓蕾剧院上演献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首部大型南越历史儿童剧《探越奇遇记》,由48名年仅4—12岁的小演员实现舞台呈现,利用创新的戏剧手段进行文化传播。 [29]

现任领导

播报
编辑
副院长:李灶新 [41]
副院长:王维一 [42]

所获荣誉

播报
编辑
2004年,南越王博物馆被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公布为国家AAAA级景区。。 [25] [40]
2008年,南越王博物馆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25] [40]
2021年10月18日,南越国宫署遗址及南越王墓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26]
2023年9月,获评为广州市粤港澳青少年交流活动基地2022年度考核优秀名单。 [21]
2024年2月,南越王博物院“科技赋能 王宫重现——南越王宫博物馆展示利用项目”获评为全国考古遗址保护展示十佳案例。 [46-47]
2024年2月,被选定为“广州十大文化地标”。 [48]
2024年3月,南越王博物院(西汉南越国史研究中心)公共服务部被广东省妇联命名为2023年度广东省“巾帼文明岗”。 [49]
2024年4月,入选2024年第一季度广东省热门百强博物馆。 [50]

机构设置

播报
编辑
单位性质: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下属正处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 [27]
机构设置:下设11个部门,分别是办公室、安全保卫部、人力资源部、文物保护部、藏品管理部、陈列部、研究部、公共服务部、宣教文创部、考古部和信息资料部。 [27]
观众接待:年度观众总数537587人。 [12]

参观信息

播报
编辑

开放时间

免费参观,凭票进场。
周二至周日9:00一17:30,17:00停止领票及进场。
逢周一闭馆,遇国家法定假期照常开放。
寒暑假及国家法定假日延长开放至18:00,具体信息请关注官方公告。

票务信息

王宫展区
免费参观
王墓展区
全票10.00元,半票5.00元
半票细则
在校大学生、研究生,60岁—65岁人士
免票细则
65岁以上长者,18岁以下未成年人,残障人士, 现役军人,残疾军人,本市户籍的退役军人, 本市户籍的享受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本市无偿献血优待对象,消防救援人员,医护工作者

交通指引

王宫展区
地址
广州市越秀区中山四路316号
地铁
一、二号线公园前站F出口
公交
财厅站、中山五路站
王墓展区
地址
广州市越秀区解放北路867号
地铁
二号线越秀公园前站E出口
公交
越秀公园站、解放北路口站、盘福路站 [3]